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 其四
吾亦爱吾庐,试听谈向背。维南汇平湖,浙水实分派。
两峰屹三塔,形势远襟带。城中那有此,到处怜湫隘。
拿舟信所之,讵复防厉揭。猿鹿骛幽旷,引遁终远害。
抱垣更通津,渔钓欲寄快。都缘迹不羁,彻老心自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理想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居住环境 诗人用"维南汇平湖""两峰屹三塔"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的美景:南面有平静的湖面,钱塘江的支流在此交汇,两座山峰与三座古塔相映成趣。这与城中"湫隘"(拥挤狭窄)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 自由生活 "拿舟信所之"(随意划船去想去的地方)、"渔钓欲寄快"(钓鱼取乐)等句子,展现了诗人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他像猿鹿一样在幽静旷野中奔跑,通过远离尘嚣来避开世俗的伤害。
3. 人生态度 "都缘迹不羁,彻老心自在"是全诗的核心——正是因为不受束缚的行迹,才能让心灵获得终身的自在。这种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思想,体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隐逸情怀。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突出自然生活的美好 - 通过划船、钓鱼等具体活动展现闲适生活 - 最后点明自由才是快乐的根本原因
整首诗就像一封写给朋友的生活分享信,用亲切自然的语言邀请读者感受山水之乐,理解他选择远离城市、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