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死心和尚死心以秀才出家(原名文炜)

铁城焰里热忙身,几人能掷头上巾。
题将百八金刚子,辞却东家老圣人。
少年意气非等閒,精悍之色在眉间。
镕取鱼肠一匣水,铸作胡僧双耳环。
往年湖上逢开士,藻月规烟说文炜。
但知北海是大儿,谁识南宗印真子。
海内学士闻行履,半说颠狂半惊死。
东方先生代解嘲,秀字何妨竖却尾。
瘦岩百尺突寒松,冰谷千年贮古水。
落花红洗入溪澜,请看风吹起不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死心"的和尚,他原本是个秀才(文炜),后来选择出家。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开头用"铁城焰里"比喻世俗生活的煎熬,说很少有人能像死心这样毅然抛弃功名("掷头上巾"指摘掉秀才头巾)。他放弃了儒家经典("老圣人"指孔子),选择了佛家念珠("金刚子")。

中间部分刻画死心的形象:年轻时意气风发,眉宇间透着英气。诗人用"鱼肠剑熔成耳环"这个奇特比喻,暗示他将锋芒内敛,变成了戴着耳环的胡僧形象。

后面写人们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说他癫狂,有人惊叹他的选择。诗人借用东方朔(汉代幽默大师)的典故为他辩解,说把"秀"字倒着写也无妨,暗示死心看似反常的选择其实自有道理。

最后用一组自然意象作结:陡峭山岩上的青松、千年冰谷的静水、随溪流飘落的花瓣,都在问"风起时能否保持本心"。这既是对死心修行境界的赞美,也是在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选择。

全诗通过这个"秀才变和尚"的独特人物,探讨了人生道路的选择、世俗眼光与内心追求的矛盾,语言生动幽默又富含哲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