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皋羽西台痛哭记
步兵去后哭声绝,空山无人何泬漻⑴。
朅来相望一千载,子陵台上风刁刁。
宋家末季黄尘漂,为猿为鹤千军消。
晞发一叟老布衣,唐鲁公幕参戎僚⑵。
鲁公矫矫人中豪,指挥罴虎驱鸱枭。
十荡十决忠勇愤,藐兹小丑真秋毫。
奈何数极阳九遭,崖山万仞崩岧峣。
一木大厦不可柱,昆岗烈焰同燔焦。
幕府故人天涯逃,一涕一泪皆萧骚。
惶恐滩头有恨水,零丁洋里多怒涛。
苏台越国旧游地,怆然回首闻商飙。
手中碎断竹如意,天惊石破神鬼号。
淋漓醉墨乱挥洒,被发大荒愁叫嚣。
既悲死友即悲国,茫茫楚些魂兮招。
江山人物眷若失,渰浥郁浡羌无聊。
朱方南方成飘摇,正气一歌日星昭。
虫沙浩劫蚀不尽,此记与之同云霄。
嗟哉欲读心忉忉,不觉涟洏随之抛。
独行君子古亦有,如斯奇谊乃真操。
呜呼西台泱漭荒天高。
朅来相望一千载,子陵台上风刁刁。
宋家末季黄尘漂,为猿为鹤千军消。
晞发一叟老布衣,唐鲁公幕参戎僚⑵。
鲁公矫矫人中豪,指挥罴虎驱鸱枭。
十荡十决忠勇愤,藐兹小丑真秋毫。
奈何数极阳九遭,崖山万仞崩岧峣。
一木大厦不可柱,昆岗烈焰同燔焦。
幕府故人天涯逃,一涕一泪皆萧骚。
惶恐滩头有恨水,零丁洋里多怒涛。
苏台越国旧游地,怆然回首闻商飙。
手中碎断竹如意,天惊石破神鬼号。
淋漓醉墨乱挥洒,被发大荒愁叫嚣。
既悲死友即悲国,茫茫楚些魂兮招。
江山人物眷若失,渰浥郁浡羌无聊。
朱方南方成飘摇,正气一歌日星昭。
虫沙浩劫蚀不尽,此记与之同云霄。
嗟哉欲读心忉忉,不觉涟洏随之抛。
独行君子古亦有,如斯奇谊乃真操。
呜呼西台泱漭荒天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谢翱(号晞发子)的南宋遗民,在亡国后对故友文天祥(诗中比作唐代忠臣颜真卿)的悲痛追忆。全诗用充满力量感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亡国之痛和忠义精神。
核心内容解析:
1. 开篇营造孤绝氛围
用"哭声绝""空山无人"描绘谢翱独自在西台哭祭的场景,强调他的孤独——像千年前魏晋时期哭悼阮籍的步兵校尉一样,此刻天地间只剩他一人祭奠逝去的忠魂。
2. 亡国惨状的象征
"猿鹤"指战死的将士(传说将士死后化为猿鹤),"崖山崩"直接写南宋在崖山海战全军覆没。用"大厦倾塌""昆岗烈火"比喻国家覆灭的不可挽回,画面感极强。
3. 突出谢翱的忠烈
这位穿布衣的老者(晞发叟)曾追随文天祥抗元。诗中把文天祥比作唐代平叛的颜真卿,说他带领虎狼之师(罴虎)对抗元军(鸱枭)。即使失败,其精神仍如"日星"般闪耀。
4. 哭祭的震撼描写
谢翱用竹如意击石伴奏,像发狂般痛哭,把对友人的哀悼与对国家的悲痛融为一体。"天惊石破""被发叫嚣"等夸张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他撕心裂肺的样子。
5. 历史意义的升华
结尾将谢翱的《西台恸哭记》与文天祥《正气歌》并列,说它们像云霄一样永恒。强调这种气节能超越时代,普通读者读到这里也会被这种精神力量感染。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把元军比作猫头鹰(鸱枭),宋军比作猛兽(罴虎)
- 画面感强:"竹如意击石""醉墨挥洒"等动作描写生动
- 情感递进:从个人哀悼→国家悲恸→精神永恒,层层升华
现代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友谊是共同坚守信念。谢翱的痛哭不仅是私人情感,更是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在今天,这种对正义的坚持、对理想的忠诚,依然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