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
阴山东北走蛟龙,龙脊逶迤百十峰。
北柱戳天天罾坼,都君一诧祭山宗。
古舜遥封犹未止,太恒复累秦皇玺。
名山十二分天下,除却岱宗皆不企。
青葱别岳赖天成,云水瀺灂百媚生。
输与恒宗多险隘,汉家金鼓偃胡声。
云中数秩为居客,命舛经年多落索。
问道山中辟俗尘,山深应可嚣尘隔。
磨残新履不曾惜,踽踽荒途循旧迹。
遥看远峰有停云,翠屏松对天峰石。
硉矹攀援怯复前,千寻过后始登天。
何方神圣称一帝,香火堂开四千年。
危檐森柏荫门户,苔石残碑剞变迁。
亘古繁华今何在,寺僧胡少打油钱。
山门一出皆清气,青黛殷勤山著衣。
云缕悠悠自洞来,日前幻作霓霞沸。
高峤突兀挂唐松,龙爪悬根拿九重。
四大夫名非浪得,愈高渺处愈从容。
好景观来未尽兴,金龙峡底探崚嶒。
三重楼阁半山壁,入夜天星近佛灯。
我说红尘多误我,佛曰心障似天罾。
莲花可澈蒙尘子,沧海飘萍许一征。
北柱戳天天罾坼,都君一诧祭山宗。
古舜遥封犹未止,太恒复累秦皇玺。
名山十二分天下,除却岱宗皆不企。
青葱别岳赖天成,云水瀺灂百媚生。
输与恒宗多险隘,汉家金鼓偃胡声。
云中数秩为居客,命舛经年多落索。
问道山中辟俗尘,山深应可嚣尘隔。
磨残新履不曾惜,踽踽荒途循旧迹。
遥看远峰有停云,翠屏松对天峰石。
硉矹攀援怯复前,千寻过后始登天。
何方神圣称一帝,香火堂开四千年。
危檐森柏荫门户,苔石残碑剞变迁。
亘古繁华今何在,寺僧胡少打油钱。
山门一出皆清气,青黛殷勤山著衣。
云缕悠悠自洞来,日前幻作霓霞沸。
高峤突兀挂唐松,龙爪悬根拿九重。
四大夫名非浪得,愈高渺处愈从容。
好景观来未尽兴,金龙峡底探崚嶒。
三重楼阁半山壁,入夜天星近佛灯。
我说红尘多误我,佛曰心障似天罾。
莲花可澈蒙尘子,沧海飘萍许一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恒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历史,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恒山的雄伟气势
开篇用"蛟龙"比喻恒山山脉的走向,形容山势如龙脊般绵延不绝。"北柱戳天"的夸张写法,凸显恒山像擎天柱般直插云霄的震撼感。通过对比其他名山(如泰山),强调恒山独特的险峻地势,历史上曾是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
第二部分:历史沧桑感
诗中提到舜帝封山、秦始皇题字的典故,展现恒山作为"五岳"之一的历史地位。但如今寺庙香火冷清,残碑苔痕斑驳,形成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这种历史厚重感通过"四千年香火""残碑"等具体意象生动呈现。
第三部分:登山见闻
作者详细描写登山过程:磨破的新鞋、险峻的山路、高悬的唐松,让读者仿佛亲历攀登。特别生动的是"龙爪悬根拿九重"的描写,将老松树根比作龙爪,展现树木在绝境中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第四部分:人生感悟
在金龙峡夜观星灯的场景中,转入哲理思考。作者借佛家"心障"的说法,表达尘世烦恼如同天网般难以挣脱,但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人生漂泊中也应保持初心。最后"沧海飘萍许一征"传递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种结合:
1. 景与史的融合:每处风景都带着历史记忆
2. 物与我的互动:松树、星灯都成为人生启示的媒介
3. 形与神的统一:表面写登山历程,实则展现心灵之旅
诗人用"磨残新履""踽踽荒途"等生活化细节,让宏大主题接地气。最后将个人际遇("红尘多误我")升华到普遍人生感悟,容易引发共鸣。险峻山势与从容松树的对比,也暗喻着面对困境应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