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苍蝇的扰人形象为切入点,暗讽了社会上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小人嘴脸。全篇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双关语,将苍蝇的嗡嗡声与谄媚者的丑态联系起来。
前两句写苍蝇穿着绿衣(暗指官服)在城门内外招摇,红嘴(暗指谄媚之口)到处讨酒喝——这实际是在讽刺那些巴结权贵、到处混吃混喝的势利小人。中间四句用苍蝇围着棘刺打转、乘风飞舞的聒噪模样,比喻小人围着权贵阿谀奉承的丑态。"晏麈香徒辟"说苍蝇把名贵的香料都弄臭了,暗指小人败坏风气;"乱辰鸡"则暗示这些人颠倒黑白,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
最后两句最精彩:满城戴着艾草(驱虫用)的官员们被吵得心烦意乱,只好用雄黄(驱虫药)堵耳朵——这是说正直人士对谄媚小人的厌恶,但又无可奈何的窘境。全诗妙在句句写苍蝇,实则处处讽刺官场陋习,把令人厌恶的虫鸣声与官场上的谄媚之声巧妙对应,读来既生动又辛辣。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