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岁暮
从前作诗句,漫云牛山体。
近又写五言,似拟寒山子。
自身非禅门,稗贩无一是。
还自写我诗,笔画代口耳。
寄远示友生,本意只如此。
茫茫火狗年,涂画尽数纸。
倏忽将改岁,唐劳可以已。
诚知笔墨贱,不及钱刀利。
岂无恩与怨,欲报无由致。
行当濯手足,山中习符水。
近又写五言,似拟寒山子。
自身非禅门,稗贩无一是。
还自写我诗,笔画代口耳。
寄远示友生,本意只如此。
茫茫火狗年,涂画尽数纸。
倏忽将改岁,唐劳可以已。
诚知笔墨贱,不及钱刀利。
岂无恩与怨,欲报无由致。
行当濯手足,山中习符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丙戌岁暮》是一位诗人在年末时对自己创作历程的真诚反思,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创作态度的转变
诗人回顾自己早期的作品,自嘲像模仿古代"牛山体"(一种感伤时光流逝的诗风),后来又学"寒山子"(唐代白话禅诗代表)。但他清醒认识到自己并非真正修禅之人,这种模仿就像小贩倒卖货物般不伦不类。最终他选择回归本心——用最自然的文字记录真实感受,就像用笔代替嘴巴说话那样简单直接。
2. 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中用"火狗年"(丙戌年的别称)和"改岁"点明时间背景。在动荡的岁月里,诗人把大量时间花在写诗上,年末回首时却觉得这些努力像"唐劳"(徒劳)。他幽默地对比笔墨与金钱的价值,承认文字虽不能带来实际利益,却承载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谊与心事。
3. 超脱的生活选择
结尾处诗人流露出隐居意向:想洗净双手(象征放下尘俗),进山学习画符治病("符水"指道家法术)。这个略带自嘲的结尾,既表现了对现实无奈的疏离感,又透着几分道家随遇而安的豁达。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家常话谈深刻事:关于创作的真诚、时间的虚无、物质与精神的取舍。诗人不摆文人架子,像和老朋友聊天般分享自己的纠结与领悟,最后那份"算了,不如归隐"的洒脱,尤其能引起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