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为官者应该如何真心实意地爱护百姓,以及如何保持公正的处事态度。
前四句说:真正爱百姓要发自内心,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像齐王(典故指古代贤明君主)总是先反省自己,用这种态度处理大小事务。这里强调官员要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不能有私心杂念。
中间四句用"冠履"(帽子和鞋子)比喻社会地位的贵贱差别,但指出人感受到的"痛痒"(困难疾苦)其实是一样的。诗人认为万事都有其道理,面对问题时要保持平和坦然的心态。如果仅凭个人好恶来判断,肯定分不清真正的是非对错。
最后两句用"光风霁月"(雨过天晴的明净景象)比喻光明磊落的为官境界,说在这种境界中,怎么还能设置"藩篱"(指人为障碍)呢?意思是真正的好官应该像晴朗天空一样坦荡,不会给百姓设置各种障碍。
全诗核心思想是:做官要无私心、体察民情、明辨是非、保持坦荡。诗人通过简单比喻和对比,把为官之道讲得既深刻又易懂。
彭龟年
(1142—1206)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熙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