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役淮上途中述感

弭楫倚夕渚,躧步登阳陂。
隐隐隔河壖,蔼蔼见州埤。
序暮变林色,曦寒生水霏。
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
暌携怅流景,登顿念息栖。
迹絷情靡超,人远路恒迷。
岂伊苦旅叹,嗟哉丹灵移。
查浮犯云汉,鹤驭凌瑶池。
爽然与世绝,天游良在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淮河沿岸赶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安宁的向往。

开篇写旅人停船靠岸,步行登上河堤。隔着河岸能看到远处朦胧的州城轮廓,暮色中树林渐渐变色,寒冷的晨雾在水面升起。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诗中"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特别动人:落叶一天天凋零,而鸟儿却时时相依。这既是对深秋景色的真实刻画,也暗含了旅人对自己形单影只的感慨——连鸟儿都有同伴,自己却独自漂泊。

后半段直接抒发情感:旅途漫长让人疲惫,远行的人常常迷失方向。但诗人不只是抱怨辛苦,更感叹时光飞逝("丹灵移"指太阳运转)。最后突发奇想,幻想乘木筏登天、驾鹤飞仙,与尘世隔绝,获得精神自由。

全诗妙在将实际旅途与心理历程自然融合:从傍晚到清晨的时间流逝,对应着从疲惫到豁达的心境转变;由眼前落叶飞鸟的实景,联想到遨游天际的虚境,最终在想象中获得解脱。这种由实入虚的写法,让普通旅途有了超脱尘世的精神高度。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