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十六景(吴人张宗苍画) 其六 华山鸟道
山之秀者称芙蓉,不宜在陆宜在水。
高矗青霄俯太湖,恰当是山名所以。
天花天乐动逢迎,石径松泉寻迤逦。
人人尘念到此捐,大士端居无忧喜。
如在八功德池中,合十都坐青莲蕊。
高矗青霄俯太湖,恰当是山名所以。
天花天乐动逢迎,石径松泉寻迤逦。
人人尘念到此捐,大士端居无忧喜。
如在八功德池中,合十都坐青莲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山水画卷,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开篇比喻:诗人说最美的山应该像"芙蓉"(荷花),但真正的芙蓉长在水里,这座山却像出水芙蓉一样挺拔在陆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美。
2. 地理位置:这座华山(非陕西华山)高耸入云,俯瞰着太湖,正是因为它像水中芙蓉的秀丽姿态,才得到了"华山"这个名字。
3. 登山体验:沿着石径攀登时,能听到松涛泉鸣,看到天女散花般的云雾("天花"),仿佛听到仙乐相迎。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山中的空灵美妙。
4. 心灵净化:到了这里,所有人都会放下世俗烦恼。观音菩萨("大士")安坐山中的形象,暗示这里就像佛教圣地般纯净祥和。
5. 终极意境:最后把整座山比作佛教圣池,每个朝拜者都像坐在莲花宝座上,人与自然完全融合。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把普通登山升华成了精神洗礼。
全诗妙在把实景山水与佛教意境自然结合,让读者既能想象出具体的山景,又能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心灵体验,就像欣赏一幅会动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