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官员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前两句"自饮廉泉不愿馀,更留何物伴琴书"意思是:我喝着清廉的泉水就满足了,不需要多余的物质享受,只要有琴和书作伴就很好。这里用"廉泉"比喻清廉的生活,琴书代表高雅的精神追求。
后两句"仙禽最得贫官意,未肯临渊便羡鱼"中,"仙禽"指鹤,象征高洁。意思是:鹤最能理解清贫官员的心意,它站在水边却不会羡慕水中的鱼。这里用鹤不羡慕鱼来比喻清廉的官员虽然清贫,但不会羡慕别人的富贵生活。
整首诗通过"廉泉"、"琴书"、"仙鹤"这些意象,赞美了甘于清贫、保持高洁品格的精神境界。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和高尚的品格。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