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
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刘过写给朋友孙竹湖的一封"诗词信",充满了对友人的牵挂和对人生的感慨。

上片开头就像朋友间的闲聊:"老孙啊,你最近怎么样?竹子还好吗?怎么还不回来?"接着用"吴山越水"这些江南美景来劝朋友:外面风景虽好,但漂泊不定,不如归家。这里把朋友比作"孤云",既写他漂泊的状态,也暗含思念之情。最后用"北窗寄傲,南涧题诗"这样悠闲的生活画面,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下片转向人生感慨。先说世间万事都让人执着,但公道是非早已模糊。然后用"云台"(象征功名)和"雪堂"(象征隐居)对比,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当官的地方没有真君子,隐居的地方却住着高洁之士。"疏雨梧桐"三句用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无论选择做官(钟鼎)还是隐居(山林)都难免遗憾的复杂心情。

结尾最妙,用韩愈和阳山县互相耽误的典故,既像是调侃友人迟迟不归,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无奈——有时候人和地方的关系,就像韩愈和阳山县,说不清是谁耽误了谁。这种幽默中带着苦涩的表达,正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整首词就像好友间的谈心,有思念,有调侃,有对现实的牢骚,也有看透世事的豁达,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