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
忆在成均共携手,泉山门下相知久。
万里恩情若父兄,十年道义惭师友。
君才岂孤一第名,佩刀今作岭南行。
挂帆夜宿天边树,伐鼓朝登海上城。
燕京相逢颜色好,相逢何难别草草。
过家登堂寿礼毕,道予问讯泉山老。
万里恩情若父兄,十年道义惭师友。
君才岂孤一第名,佩刀今作岭南行。
挂帆夜宿天边树,伐鼓朝登海上城。
燕京相逢颜色好,相逢何难别草草。
过家登堂寿礼毕,道予问讯泉山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老友重逢又分别的故事,充满真挚的情感和对友人才华的欣赏。
开头四句是回忆:诗人想起当年和好友林利正在京城一起求学的日子,两人在泉山老师门下结下深厚友谊。诗人用"父兄""师友"形容这份情谊,既像家人般温暖,又包含互相学习的尊重。
中间四句夸赞友人:说林利正的才华不该只满足于考中进士("一第名"),如今他佩着官刀去岭南上任。用"天边树""海上城"这样辽阔的意象,既写出行程遥远,又暗含对其仕途的期待。
最后四句写离别:在京城重逢时两人容光焕发,但欢聚总是短暂。诗人叮嘱友人:回家给长辈祝寿后,一定要代他向泉山老师问好。最后这句嘱托特别动人,把对老师的牵挂、对友情的珍重都融在一起。
全诗就像一封深情的告别信,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对共同青春的怀念、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以及那份即使分别也要互相托付的信任。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凡却真挚的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