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处士卷尾

子陵独往已千年,处士重来把一竿。
治乱不同(《诗渊》作干)非我计,文章聊许后人看。
璞中美玉谁雕琢,潭(《诗渊》作旷)底神龙会屈盘。
七(《诗渊》作九)世有孙方遇主,风流长在泻(《诗渊》作布有)惊湍。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隐士严子陵和当代处士(隐居的文人),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前两句用严子陵隐居富春江钓鱼的典故,带出处士(指方处士)也选择隐居垂钓的生活。两人相隔千年,却做出相似选择,暗示高尚品格跨越时空的传承。

中间四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理解:社会治乱与我无关,只愿留下文章给后人品读。就像未经雕琢的美玉、深潭中盘踞的神龙,真正的价值不需要外界认可。这里用"璞中美玉"和"潭底神龙"两个比喻,说明隐居者看似不显山露水,实则怀有真才实学。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虽然现在隐居,但七世孙辈会遇到明主,就像严子陵的风采永远留在富春江的急流中。这里暗含两层意思:一是真正的才华终会被发现,二是高尚品格会像奔流的江水一样永远流传。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今隐士、出世与入世、暂时隐没与永恒价值交织在一起,传递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积极信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以及相信美好事物终将被时间证明的豁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