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经过成都的一段行程,画面生动,情感细腻。
首句“万里桥方度,双流径已存”,诗人刚刚经过了著名的万里桥,又发现这里有一条叫做双流的河流,这是对行程中所见的直接描述。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诗人在此留下了足迹。
“薄寒成翠色,疏雨点黄昏”,这里的“薄寒”是指轻微的寒意,而“翠色”则给人以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从“疏雨点黄昏”可以看出,天空中洒下了稀疏的雨点,给这个黄昏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这种细腻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
“竹柏密他树,水云平过村”,这句通过竹子、柏树的密集与周围树木的对比,以及水面与云朵的融合,展现了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这里的“平过”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群乌栖欲尽,才到县西门”,诗人最后写到一群乌鸦即将栖息,而自己也刚好到达县的西门。这里的画面给人一种时间渐晚,诗人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感觉。最后一句“才到县西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行程中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的敏锐捕捉。
整首诗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傍晚行经成都途中所见的景致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