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桐柏观》这首诗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站在桐柏观,看着春天的桃花盛开,如同灿烂的锦绣铺满整个溪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温暖的春天使得桃花盛开得更加热烈,而溪水也因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温暖。这样的景象让人心生欢喜,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接着,诗人又提到紫玉箫的声音在月色中回荡。这里的紫玉箫可能是一种乐器,也可能是对自然声音的比喻。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紫玉箫的声音与月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氛围。
第三句诗“未觉台中光景晚”,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忘却了回到现实世界的烦恼。这里的“台中”可能是指桐柏观之中,也可能是指更广泛的大自然。
最后一句“人间归去见来孙”,诗人从自然的美景回到现实世界,他需要回到人间,见到自己的子孙。这里的“见来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子孙的期待,也可能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回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桃花、紫玉箫、月光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心生欢喜。同时,诗人通过自然美景的沉浸与回归现实世界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孙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葛闳
(1003—1072)宋建德人,字子容。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知信州上饶县,徙知蒙州,转殿中丞、太常博士、通判常州。皇祐中知江阴军,以募得粟二万斛大浚运河,长四十里。有《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