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

穷岛迷孤青,飓风荡顽寒。
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
蛟龙恃幽沈,怒气雄屈蟠。
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
荧惑表南纪,天去何时还。
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玕。
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
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口(海边)狂风巨浪的震撼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愤与壮烈情怀。

前四句写景:孤零零的小岛被青黑色的海浪包围,飓风卷起刺骨寒浪。诗人一开始甚至没认出这是海口,只见无边无际的波涛汹涌。这里用"迷""荡"等动词,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狂暴力量。

中间六句用神话意象加深气势:蛟龙潜伏在深海中发怒,秋日的阴云被狂风撕开,船帆被吹得像山一样高的浪涛中起伏。天象中象征战乱的荧惑星(火星)高悬南方,仿佛天地都陷入混乱。这些描写既展现自然威力,也暗喻人世动荡。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看着暗淡的云旗(可能指战旗),摸着腰间的青玉(象征高洁),发出铿锵誓言——哪怕死在偏远之地(甬东)也不足为惧。最后两句尤为悲壮:他感叹人们向往大海(朝宗)的初心,终将像干涸的桑田一样消逝,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伟力(飓风、蛟龙、巨浪),一边是诗人宁死不屈的意志。这种在狂暴天地间孤身抗争的形象,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困境,但通过"顽寒""怒气""惨淡"等词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倔强。

皇甫明子

(?—1276)宋四明人,字东生。性豪宕,常携琴、书、钓具乘布帆小舟往来江湖之上。宋末发狂,痛哭蹈海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