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至日(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
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
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
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在江西平定叛乱时写的,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前两句写的是季节变化:冬天快过去了,春天即将到来,但自己还滞留在江边。这里用季节暗喻时局——虽然国家动荡(冬天),但平叛工作已见曙光(春天)。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觉得自己没能为朝廷做出大贡献("未有一丝添衮绣"),只是拿着宝剑平定了叛乱("谩提三尺净风尘")。虽然忠心耿耿,但这一年来特别辛苦,照镜子时发现白发又多了。这些句子展现了一个忠臣的谦逊和疲惫。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如果非要等到功成名就才归隐,恐怕要被桃花源里的隐士笑话了。这里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又不得不为国事奔波的矛盾心理。

整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把一个为国家操劳的官员的复杂心态写得真实动人。既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又有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还带着点自我调侃,读来特别有人情味。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