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辞官回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归去休来归去休,千貂不换一羊裘"直抒胸臆:回家吧,别再犹豫了!就算给我一千件华贵的貂皮大衣,我也不愿换一件朴素的羊皮袄。这里用夸张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富贵的蔑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中间四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青山永远在那里等着我当主人,白发就让它自然生长吧(表示不在乎衰老)。种果树、移栽花木是新的生活乐趣,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则是自古文人雅士钟爱的风景。这些意象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多情最爱沧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最有人情味:我最喜欢那些住在水边的朋友,每天互相招呼着去整理钓鱼的小船。"沧州"指水边,暗示隐士居所。这里不仅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悠闲,更表现了与志同道合者相处的快乐。
全诗语言朴实流畅,通过"羊裘"、"钓舟"等日常意象,把辞官归隐这件严肃的事写得轻松愉快。诗人不故作清高,而是真诚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