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自家庭院种竹的闲适场景,通过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
开篇写雨后庭院凉爽宜人,诗人独自享受这份幽静。他规划出一小块地,想象着能在这里看到远方淇水岸边的竹林美景。"佳人"在这里比喻竹子,用拟人手法写竹子像冰玉般清透的美人主动来到这简陋的院子。
中间部分描写竹子生长的环境:上有槐树遮荫,下有青苔铺地。诗人说这些竹子不是为了给客人观赏,而是用来"医治"自己沾染的世俗之气。最后两句带着幽默自嘲:我的俗气大概还能挽救,毕竟厨房里已经很久没吃肉了(暗示过着清贫生活)。
全诗妙在将种竹这件小事写得生动有趣,把竹子比作高洁的美人,把种竹比作治病良方,既表现了文人雅趣,又透露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最有趣的是结尾,用"无肉"的玩笑话,反而衬托出精神生活的富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