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嘲蝶》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只蝴蝶的日常,实则暗含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巧妙讽刺。
前两句写蝴蝶的外在美:它在柳枝间轻盈飞舞("柳外飞飞"),有着春风般自由的天性("惠风心性")和彩云般绚丽的翅膀("彩云姿")。这里用明快的意象,塑造出一个美好活泼的形象。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蝴蝶的徒劳:它整天在墙头忙碌飞舞("终朝守定墙头舞"),却始终得不到邻居的一句赞赏("不得邻家一句诗")。"墙头"暗示着局限的视野,"邻家"代表外界评价,蝴蝶的美丽舞姿成了无人欣赏的自我表演。
诗人通过这个画面,可能暗讽两类现象:一是某些人像蝴蝶一样,只顾表面功夫却得不到真正认可;二是讽刺世人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全诗用活泼的昆虫题材承载严肃思考,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智慧所在。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