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黄平之

平湖城上弄珠楼,浩浩烟波日夜愁。
一自乱离成死别,不堪风月忆同游。
孤城何处烟云断,远浦依然白雁秋。
他日挂帆过甪里,祗应挥涕吊荒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黄平之的深情之作,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平湖城上弄珠楼"就像一张老照片,回忆两人曾一起登楼远眺的快乐时光。但如今眼前只剩"浩浩烟波",湖水越辽阔,越显得心里空荡荡的。"日夜愁"三个字直白地道出这份思念从早到晚挥之不去。

第三四句是情感爆发点:战乱让好友突然离世,现在连看风景都痛苦——因为处处都是两人曾经的足迹。这里用"不堪"二字特别有力,说明美好回忆反而成了最深的伤口。

五六句镜头拉远:孤城远水依旧,烟云白雁如常,但物是人非。秋天的大雁年年南飞,可好友再也不会回来。这种永恒的自然景象与短暂人生的对比,让人更觉哀伤。

最后两句是无奈的告别:将来路过好友故乡,只能对着荒草土堆流泪祭奠。"挂帆"这个动作暗示作者自己还要继续漂泊的人生,而好友已永远停留在那个战乱的年代。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直接写多悲痛,而是通过日常景物(楼阁、烟波、大雁)与往昔欢乐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心里缺了一块"的痛。特别是"风月同游"变成"挥涕荒邱"的转变,把战争对普通人友谊的摧残表现得特别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