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副都御史金君
北阙推司宪,中台肃准人。
两京传旧族,三坐见亲臣。
上殿呼张缅,诸曹拜郤诜。
朱衣长拂面,苍佩俨垂身。
抽简如凝雪,驱车总避尘。
五花堂上列,六事御前陈。
道可孚中极,清能敕外巡(时君有以清廉策外台疏)。
文缘章奏重,治验纪纲新。
在昔曕云切,于今披露亲。
埽门徼典客,观国利来宾。
启署通南省,依垣近北辰。
槐厅惭后起,还展旧丝纶。
两京传旧族,三坐见亲臣。
上殿呼张缅,诸曹拜郤诜。
朱衣长拂面,苍佩俨垂身。
抽简如凝雪,驱车总避尘。
五花堂上列,六事御前陈。
道可孚中极,清能敕外巡(时君有以清廉策外台疏)。
文缘章奏重,治验纪纲新。
在昔曕云切,于今披露亲。
埽门徼典客,观国利来宾。
启署通南省,依垣近北辰。
槐厅惭后起,还展旧丝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金君的副都御史(古代监察官员)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身份地位:开篇就说金君在朝廷担任重要监察职位(司宪、中台),是皇帝信任的近臣(亲臣)。用"两京传旧族"暗示他出身名门,家族在两京(北京南京)都有声望。
2. 工作表现:
- 描写他上殿议事时像古代名臣张缅一样受重视,同僚们像敬重郤诜(晋代清官)一样尊敬他。
- "朱衣长拂面"写他穿着官服威严的样子,"抽简如凝雪"形容他批阅文书时专注严肃。
- 提到他提出的"清廉策"改革方案得到实施,整顿了官场纪律。
3. 工作环境:
- 用"五花堂"(御史台别称)、"六事"(监察六部的职责)等词展现御史台的工作场景。
- "启署通南省"等句描写他办公地点靠近皇宫核心位置,显示地位重要。
4. 作者态度:
- 最后四句是作者自谦,说自己作为后辈(槐厅惭后起),要学习金君这样的前辈风范。
- 全诗通过大量历史典故(如张缅、郤诜)和官场术语,既展现金君的权威形象,也体现作者对清廉正直官员的推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的工作场景(批公文、上朝等)让严肃的监察官员形象变得生动
- 通过服饰、动作等细节(朱衣拂面、苍佩垂身)塑造出威严又清廉的官员形象
- 将当代官员比作历史名臣,既是对金君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有些古代官场专用词汇(如"中台""六事"),现代读者可能不熟悉,但这些词本质上都是在突出主人公的重要地位和正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