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秋捷后,复还济南

稷下争名地,此游生彩辉。
听鸿关月晓,驻马岱云飞。
九族知同饥,双亲念早归。
唯余嗟病母,门户渐衰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科举高中后返回济南,作者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家庭困境的感慨。

前四句是给朋友道贺:济南(稷下是古地名,这里代指济南)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你这次考中功名,让这次旅程格外光彩。想象朋友归途中的潇洒——清晨在边关听着雁鸣看月亮,在泰山脚下骑马看云卷云舒,这些画面都透着意气风发。

后四句转向自己的处境:虽然整个家族都盼着我能光宗耀祖,父母更希望我早日衣锦还乡。但现实是,我只能对着生病的母亲叹息,眼看着家门日渐衰落。这里"同饥"不是真的没饭吃,而是说全家人都眼巴巴等着我出息。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是朋友功成名就的春风得意,一边是自己困顿无奈的现实处境。这种落差既表达了真诚的祝贺,又透露出读书人在科举制度下的普遍焦虑——有人飞黄腾达,就有人黯然神伤。最后两句尤其真实动人,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忠孝难两全"时的典型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