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胡教授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复醉。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原他人同此欢。
广文爱山侬待耳,虽有幽寂无侬閒。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山中的清寂生活,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胡教授的思念和邀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文人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1. “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
- 山中秋风寒冷,吹动着席子,忽然想起在学宫(泮宫)里没有毛毡御寒的胡教授。
- 开篇点明季节和环境,秋风萧瑟,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2.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
- 长夜里只有萤火虫和孤灯相伴,四周蟋蟀的叫声更显得幽静寂寞。
- 进一步渲染孤独的氛围,以萤火、蛩声衬托山居的清冷。
3.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
- 文人自古以来常常独自保持高洁,但我还是想邀请你(胡教授)一起共享这份清雅。
- 表达文人独善其身的传统,同时希望与友人共勉。
4.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
- 在饭颗山头(可能指简陋的山居)度过正午,在绛纱帐下(指书斋)听到三更的钟声。
- 描绘山居生活的简朴和专注读书的情景。
5.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
- 我们这些人(文人)的命运本就相似,但我近来却多了些倦怠。
- 感叹文人命运的共通性,同时透露自己的疲惫。
6.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复醉。”
- 进山四十天还没打算回去,醉了就边走边唱,醒来又醉。
- 表现山居生活的自由洒脱,不拘礼节。
7.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原他人同此欢。”
- 我一生住在山岩洞穴并不觉得艰难,更希望别人也能分享这种快乐。
-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并希望友人也能体会。
8. “广文爱山侬待耳,虽有幽寂无侬閒。”
- 胡教授(广文)如果爱山,我可以等你,虽然这里幽静,但比不上我的悠闲。
- 直接邀请胡教授来山中同住,强调自己的闲适。
9.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
- 你没看到吗?早晨在学馆里大家笑着站成一排,争论楹联和文章的优劣。
- 对比学馆的热闹和山中的宁静,暗示文人间的竞争无趣。
10.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
- 我这个疲倦的老头子已经不在乎这些了,今后只对着酒和山自得其乐。
- 表明自己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山中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孤独而清幽的山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胡教授的思念和邀约。诗中既有对文人高洁品格的坚守,也有对世俗纷争的厌倦,最终归结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如“夜长萤火一灯孤”,画面感极强。
- 情感真挚动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山居生活的热爱,都流露得自然而深情。
- 对比手法巧妙:将山中的幽静与学馆的热闹对比,突出隐逸生活的可贵。
思想内涵:
这首诗体现了文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作者通过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共享这份超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