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新秋,偕顾南雅、陶凫香访袁又恺枫江之渔隐图
扁舟棹入西塘路,湖天宿雨新霁。
绕舍泉清,出墙树老,遥指故人高寄。
柴门乍启。
便把卷分题,洗杯留醉。
晚眺西山,夕阳数点远凝紫。
几度诗坛酒阵,问玉山座上,风流无是。
跨鹤人行,盟鸥水冷,惆怅岁华撚指。
流连胜地。
怕佳约难期,秋高花底。
催客钟残,渔歌声又起。
绕舍泉清,出墙树老,遥指故人高寄。
柴门乍启。
便把卷分题,洗杯留醉。
晚眺西山,夕阳数点远凝紫。
几度诗坛酒阵,问玉山座上,风流无是。
跨鹤人行,盟鸥水冷,惆怅岁华撚指。
流连胜地。
怕佳约难期,秋高花底。
催客钟残,渔歌声又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初秋时节,作者和两位朋友乘船探访友人袁又恺隐居之地的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闲适感。
上片写景:雨后初晴,小船划入西塘,湖水清澈,老树探出墙头,远远就能看到友人隐居的地方。柴门一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读书题诗、饮酒畅谈。傍晚远眺西山,夕阳把云霞染成紫色。这些画面就像一组电影镜头,由远及近,从白天的清新到傍晚的绚烂,层次分明。
下片抒情:回忆过去诗酒唱和的快乐时光,感叹如今友人像乘鹤仙人般远去,只留下冷清的湖水。虽然风景依旧,但担心这样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有。结尾的钟声和渔歌,既点明了时间已晚,又给画面增添了声音的维度,让整首词"活"了起来。
全词妙在把寻常的访友写得如诗如画。通过"扁舟""柴门""夕阳""钟声"这些典型意象,营造出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特别是"晚眺西山,夕阳数点远凝紫"这句,用"数点"来形容夕阳余晖,既写实又空灵,就像一幅水墨画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