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七月二十日观刘巡抚发兵气势之盛因占丑虏有不足殄作此二律以揄扬之呈寅长诸君索和二首 其二
江汉军声久不闻,中丞威令一番新。
从来名下无虚士,信是师中贵丈人。
汉将每云乘破竹,松州何意有飞尘。
十年徒诵安边策,不得先锋挽六钧。
从来名下无虚士,信是师中贵丈人。
汉将每云乘破竹,松州何意有飞尘。
十年徒诵安边策,不得先锋挽六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充满了对将领的赞美和对胜利的期待。
前两句说长江汉水一带很久没听到军队的动静了,现在刘巡抚发布军令,气象一新。这里用"江汉"代指战场,"中丞"是对巡抚的尊称,突出这次军事行动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称赞刘巡抚名不虚传,确实是军中德高望重的统帅。"名下无虚士"是说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会浪得虚名,"师中丈人"指军队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这里用来赞美将领。
五六句用两个典故:汉朝将领常说打仗要像劈竹子一样势如破竹,但松州(今四川松潘)却意外出现了战事。"飞尘"指战事突起,暗示敌人来犯。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十年来空谈保卫边疆的策略,却没人能像古代勇士那样拉开六钧强弓("挽六钧"指力气大)冲锋陷阵。这里既表达了对将领的期待,也暗含对纸上谈兵者的批评。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久不闻军声vs新威令、空谈策略vs实际行动),展现了诗人对这次军事行动的信心,以及对实干将领的推崇。语言简练有力,用典自然,读来能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军威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