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球行
十月严霜至月雪,长安城河冻如铁。
骐骥空余绝足能,鹰鹯远避阴风烈。
羽林健儿不骑马,短后衣裳正轻跨。
毳毛白黑各分曹,蹴踏层冰争白打。
来如奔电流光赤,去若飘风走飞石。
后羿弯弓九日沈,宜僚运掌双丸掷。
奋袂喧呼不自知,断筋折骨何能惜。
本是寻常旧相识,一朝攘夺如仇敌。
逞雄作气贵持盈,性命此际鸿毛轻。
倏尔赵军立汉帜,下风稽首甘输诚。
平生未授缚鸡力,龙渊在匣神光匿。
白首下帷诚可怜,相对无言三叹息。
骐骥空余绝足能,鹰鹯远避阴风烈。
羽林健儿不骑马,短后衣裳正轻跨。
毳毛白黑各分曹,蹴踏层冰争白打。
来如奔电流光赤,去若飘风走飞石。
后羿弯弓九日沈,宜僚运掌双丸掷。
奋袂喧呼不自知,断筋折骨何能惜。
本是寻常旧相识,一朝攘夺如仇敌。
逞雄作气贵持盈,性命此际鸿毛轻。
倏尔赵军立汉帜,下风稽首甘输诚。
平生未授缚鸡力,龙渊在匣神光匿。
白首下帷诚可怜,相对无言三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冰上蹴鞠比赛的激烈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竞技的残酷与人性的真实。
开篇用"十月霜雪""河面冻如铁"的严寒环境作铺垫,暗示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诗人用"骐骥难驰""鹰鹫避风"的反衬,突出运动员们"不骑马""穿短衣"的勇猛姿态。两队穿着黑白毛皮服饰的选手在冰面上激烈对抗,"白打"(宋代对蹴鞠的称呼)的动作快如闪电("来如奔雷")、猛似飞石("去若飘风")。
中间部分用神话典故强化视觉冲击:后羿射日的爆发力、宜僚抛丸的敏捷性,都融入运动员"断筋折骨也不惜"的拼搏中。最妙的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平时熟识的朋友,在赛场瞬间变成"仇敌",这种竞技带来的角色转换,揭示了人性中争强好胜的本能。
结尾笔锋突转,当胜负已分时,败者"甘愿认输"的场面,又让人看到竞技精神的可贵。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书生佩剑却无用武之地,只能旁观叹息,这种对比凸显了文人对热血竞技的复杂心态——既向往那种生命力,又自知难以参与。
全诗就像一部运动纪录片,既有"慢镜头"特写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又有"广角镜头"捕捉观众反应,最后还加入"导演旁白"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冰上运动的激烈对抗,诗人其实在探讨:人在竞争中的本能、尊严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