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月

歌如渌水喉初转,舞是霓裳拍正迟。
若使婵娟解歌舞,也应爱煞十三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月夜场景,核心在赞美十三夜的月亮之美。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描写歌舞:歌声像清澈流水般婉转,舞姿如霓裳羽衣般优雅,节奏舒缓迷人。这里用"渌水"形容歌声的清澈流畅,用"霓裳"(传说中仙女的衣裳)比喻舞姿的飘逸。

后两句突发奇想:如果月亮仙子懂得欣赏歌舞,也一定会爱上这十三夜的月色。诗人把月亮拟人化为"婵娟",想象她若有知觉,也会被这夜的歌舞美景陶醉。"十三时"特指农历十三的月亮,此时月亮将圆未圆,别有一番韵味。

全诗妙在将月色、歌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通过"若使"的假设,把寻常的月夜写得仙气飘飘。最精彩的是最后"爱煞十三时"这个口语化表达,让整首诗顿时活泼起来,既体现了对十三夜月的偏爱,又透露出诗人俏皮的性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