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疑冢

漫说曹瞒七十馀,老佗疑冢更模糊。
不知禹葬会稽处,也有累累如许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调侃古代帝王将相喜欢搞"假坟头"的怪现象。

前两句直接点名两个历史人物:
1. 曹操(曹瞒)传说有72座假坟(实际考古发现确实有不少曹操疑冢)
2.南越王赵佗的假坟更是多得数不清

后两句突然转折,用大禹举例:
"你们知道大禹葬在会稽山吧?难道那边也堆着这么多假坟头吗?"

诗人用对比手法制造了强烈反差:
- 曹操、赵佗这些乱世枭雄,死后还要弄虚作假
- 大禹这样的圣君,反而简朴真实

深层含义有三层:
1. 讽刺权力者心虚,连死后都怕被人挖坟
2. 暗示越是功业伟大的人,越不需要这些虚张声势的排场
3. 通过古今对比,揭露人性中永恒的虚荣与恐惧

最妙的是最后那个问句,看似天真提问,实则狠狠打了那些搞疑冢者的脸——你们这些人的历史地位,配和大禹比吗?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