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丹山屠都宪韵

煖风晴雪散瑶天,又向朝回宴集贤。
碧树春阴高比盖,玉堂冰溜大于椽。
规程永乐千年制(庶吉士之选前甲申最盛),衣钵文安两派传⑴。
刚道阳春无和者,丹山山上有诗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明代官员和文人的风雅生活。

首联“煖风晴雪散瑶天,又向朝回宴集贤”写的是宴会当天的天气和氛围:暖风轻拂,晴雪映照着天空,官员们下朝后又聚在一起宴饮。这里的“集贤”既指聚会的地点,也暗指参加宴会的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贤士。

颔联“碧树春阴高比盖,玉堂冰溜大于椽”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宴会环境的优雅:碧绿的树荫像华盖一样高大,屋檐下的冰柱比房梁还要粗壮。这两句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宴会的奢华。

颈联“规程永乐千年制,衣钵文安两派传”提到了明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庶吉士制度)和文人之间的传承。诗人认为这种制度和文化传统会延续千年,而文人的学问和风范也会代代相传。

尾联“刚道阳春无和者,丹山山上有诗仙”是诗人的自谦和赞美:虽然有人说阳春白雪(高雅的艺术)无人能懂,但丹山上却有真正的诗仙(指宴会的主人或参与者)。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推崇,也赞美了在场文人的才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高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他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肯定和对文人雅士的赞美。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