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巽倩归会稽

诸公纷纷趋贯城,子出我入如践更。
子罢呼囚我趣上,恰如除目刊姓名。
多子偻行相问讯,执手顾视心怦怦。
天地为笼逝何所,欲哭欲泣皆不成。
是时当路正炙手,同文之狱初烦兴。
端礼门前旧镌刻,格天阁下新题评。
罗钳吉网㸦错拒,子虚乌有相枝撑。
杯里无蛇我所悉,水中有蟹那能平。
和药趣来手欲战,然灰被溺目敢瞪。
闭口捕舌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
骸骨已分填牢户,魂梦犹想归柴荆。
圣主聪明察庶狱,小臣愚闇偷残生。
灶火扑灭乞儿散,社树斫伐妖狐惊。
台阶中坼卷舌曲,斗閒索口还峥嵘。
与子开口方一笑,抗手即路难为情。
我为老寡坐幽闭,子如稚妇初归宁。
蓬挛婀媠不相似,搥床抚枕俱屏营。
原泽萧萧鸿雁少,江河惵惵多甲兵。
登山临水何处所,送子目断秋蓬征。
东中风土良不恶,弋钓采药聊意行。
逸少故有济世志,安石肯忘东山盟。
西陵驿楼过骋望,东土人士多逢迎。
牍背何繇具书尺,因风哽咽遥寄声。
琅珰白首尚无恙,为我炷香谢圣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正直官员遭受迫害的悲凉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和对时局的无奈。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政治黑暗的揭露(开头到"魂梦犹想归柴荆"):
诗人用"诸公纷纷趋贯城"描绘官员们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暗示官场动荡。通过"罗钳吉网"(罗织罪名)、"杯里无蛇"(凭空诬陷)等比喻,揭露当权者制造冤狱的恶行。"闭口捕舌"等句生动表现了言论被压制的恐怖氛围。

2. 劫后余生的庆幸("圣主聪明"到"搥床抚枕俱屏营"):
用"灶火扑灭"比喻政治风波暂时平息,但"斗閒索口还峥嵘"暗示危机仍在。诗人将自己比作"老寡",将友人比作"稚妇",用这两个鲜明对比的形象,表达劫后余生既庆幸又心有余悸的复杂心情。

3. 深情送别与劝慰("原泽萧萧"到最后):
诗人以"秋蓬"比喻漂泊的友人,劝他回到故乡后可以像王羲之(逸少)、谢安(安石)那样寄情山水。最后"琅珰白首"等句,既表达对朝廷的忠诚,也暗含无奈。

艺术特色:
- 大量使用比喻(如"排山压卵"形容迫害之残酷)和典故(如"端礼门""格天阁"暗指权臣)
- 对比强烈(官场黑暗与故乡安宁,老寡与稚妇)
- 语言质朴但情感深沉,通过"执手顾视心怦怦"等细节描写传递真挚友情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真实记录了明代官场黑暗,同时展现了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的精神世界:既有抗争的勇气,也有保全自我的智慧,更有对友情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