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东林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头两句"因寻陶令迹,偶过远公庐"交代了来寺庙的原因——追寻陶渊明的足迹,偶然来到慧远大师的禅房。这里用两位历史名人暗示寺庙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寺庙环境:"钟后空归处"写钟声余韵中的宁静,"溪边一啸馀"表现人与自然的呼应。"石如人听法"把石头拟人化,仿佛在聆听佛法;"水向佛成渠"写溪水自然流淌,暗含佛理。这些意象都在表达万物皆有佛性的禅理。
最后两句"荤酒非吾好,宁缘戒律除"是诗人的感悟:不是刻意遵守戒律才戒除酒肉,而是内心本就不喜好这些。这体现了修行重在修心,而非形式的思想。
全诗通过寻访古寺的经历,展现了清净自然的禅院风光,同时表达了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诗人将景物与禅理自然融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淡泊宁静的禅意。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