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
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四库本作遐哉)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兹者(四库本作遐哉)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晁说之写给朋友刘杜舆的,借古喻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前8句)用战国典故说理:
诗人用"胳膊窝的祸患难防、倒塌的墙难扶"比喻国家内部的隐患。接着用战国时"灭秦关键在魏国"的典故,说自己起初不信,直到亲眼所见才明白——魏国凭借黄河天险和充足粮草,本可让秦军"像百只虎狼有进无退",但魏王目光短浅,像苏秦那样的谋士又只顾眼前利益,最终错失良机,辜负了大好山河。
第二部分(中间4句)转向现实:
诗人感叹这些治国道理无人可谈,只有刘杜舆能与他深入讨论。提到刘正在编修史书(十二史),暗示这些历史教训值得被记录传承。
第三部分(最后2句)抒发思念:
说平常看风景、听声音都会想起刘杜舆,连做梦都梦见北方吹来的风(暗示刘在北方),可见友情之深。
全诗亮点:
1. 用"胳膊疼""墙倒了"这种生活化比喻讲治国大道理
2. 通过魏国失策的案例,警示后人要善用地理优势、要有长远眼光
3. 在议论历史中自然流露对知己的思念,展现文人间的精神共鸣
4. "虎狼有进无退"的比喻生动形象,让人瞬间理解秦军的凶猛和魏国的战略失误
本质上这是封"历史课+友情卡"的特殊书信,借分析战国故事,既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向懂自己的朋友倾诉心声。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