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次《庐山含鄱口歌》前韵

闻道田窦酒,变态不待醉。
何如释慧远,杖锡净土里。
东林白莲宗,结社匪多事。
草庐十年书,不嗟肉生髀。
山水涵清晖,虑淡名利止。
岭上忆古贤,一一若在此。
俯首对彭蠡,白浪拍远翠。
敢有破浪心,临风谱角征。
北望五老峰,一登损几屐。
五老疏世缘,谈笑顾八鄙。
汉阳岂自尊⑴,东向禀元气。
可望不可及,摩天隐古秘。
幽幽一园⑵西,嘉树诧形诡。
万木大世界,携筇不暇视。
胡秦陈先生,遗范足敬畏⑶。
我今披雾来,无鸡亦舞起。
自古崇庐山,至今情不弛。
我家在白门,我心在栗里。
此时秋未深,春脚已山底。
剩欲湖口去,力挽东逝水。
我寿若满百,已届五之四。
生涯如文章,喜得豹之尾。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庐山含鄱口为背景,通过山水景色的描写和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1. 开篇对比:诗人用"田窦酒"(象征世俗享乐)与"释慧远"(东晋高僧,代表清净修行)作对比,暗示自己更向往远离喧嚣的精神世界。

2. 历史追忆:诗中提到东林寺白莲社(慧远创立的佛教团体)、五老峰等庐山著名景观和典故,通过"岭上忆古贤"等句,展现对先贤的敬仰,仿佛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3. 山水意境:用"山水涵清晖""白浪拍远翠"等生动画面,描绘庐山含鄱口壮阔的自然景色,同时"虑淡名利止"表明山水能让人忘却世俗烦恼。

4. 人生感悟:后半段转入对生命的思考。"我寿若满百"四句用豹尾比喻人生晚年,表示虽已步入中年(五之四),仍希望像文章结尾般精彩;"力挽东逝水"则流露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抗争。

5. 情感归宿:结尾"我家在白门,我心在栗里"(栗里是陶渊明故居)点明精神归宿——虽然身在南京(白门),但心灵始终向往着庐山这片陶渊明式的隐逸之地。

全诗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既有"白浪拍远翠"的明快画面感,又有"摩天隐古秘"的悠远意境,通过庐山这一载体,传递出中国文人传统中"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