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子故宅
漫郎百事皆漫尔,独有溪山认作吾。
念无一物镇泉石,生怕偃蹇羞吾徒。
灵武中兴功掩德,天地大义须人扶。
宁将善颂寓谲谏,百世闻之立懦夫。
太师劲气形於笔,二美能兼自古无。
后来衮衮下注脚,识者涪翁次石湖。
松煤狼藉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
徘徊熟玩长太息,世道日与湘流俱。
念无一物镇泉石,生怕偃蹇羞吾徒。
灵武中兴功掩德,天地大义须人扶。
宁将善颂寓谲谏,百世闻之立懦夫。
太师劲气形於笔,二美能兼自古无。
后来衮衮下注脚,识者涪翁次石湖。
松煤狼藉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
徘徊熟玩长太息,世道日与湘流俱。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代名臣元结(漫郎)的故居,表达了对正直品格的赞美和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前四句写元结的生活态度:他看似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唯独把山水当作知己。他担心没有合适的物品能配得上这里的清泉山石,生怕自己不够格成为这里的主人。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山水写得像会挑剔主人的高士。
中间六句转向历史评价:虽然元结在灵武拥立唐肃宗有功,但他更看重匡扶正义。他宁愿用委婉的劝谏方式来表达忠言,这种正直气节足以激励后世软弱之人。他的书法也充满刚劲之气,品德与才华兼备,实在难得。
后六句写后人追慕:后来很多名人都来题字纪念(黄庭坚和范成大等),用最好的笔墨临摹元结的碑文。但作者把玩这些遗迹时不禁叹息:如今世道人心,就像湘江水一样越来越浑浊了,再也难见元结这样的正直之士。
全诗用对比手法:元结的淡泊对比他对原则的坚守,历史的光辉对比现实的沉沦。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比喻,把抽象的"世风日下"化作湘江浊流的画面,让人直观感受到作者对时代变迁的痛心。
文有年
文有年(一二○八~?),字子传,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九。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通判永州。事见《宋宝祐四年登科录》。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