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书院谒邵文庄公祠

高文千载上,讲院百花前。
苔迹尚书履,沙痕学士泉。
题诗留草圣,问道少朝贤。
寂寂山堂上,无人有鹿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二泉书院拜谒邵文庄公祠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对先贤的敬仰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高文千载上,讲院百花前"用对比手法:邵公的崇高文章流传千年(时间久远),而书院前百花盛开(眼前景象)。一远一近,既赞美先贤又带出拜访时的季节。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描写书院现状:"苔迹尚书履"说石阶上的青苔还留着尚书(邵公)脚印的形状;"沙痕学士泉"写泉水边的沙地上似乎还有学士的痕迹;"题诗留草圣"指墙上留着书法名家的题诗;"问道少朝贤"感叹如今来求学问道的朝中贤士却很少了。这些细节都在暗示:先贤的精神印记还在,但传承的人已经不多了。

最后两句"寂寂山堂上,无人有鹿眠"是点睛之笔:寂静的山中祠堂里,没有来祭拜的人,只有野鹿悠闲地躺着睡觉。这个充满画面感的结尾,既写出了书院的荒凉,又透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

全诗妙在不用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青苔、沙痕、题诗、野鹿这些具体事物,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作者对先贤的追思和对学问传承式微的淡淡忧伤。就像用几个老照片的特写镜头,安静地诉说光阴的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