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赋堂

胜迹访黄州,会携鱼酒再勾留,奈烟水苍茫,何处觅泛舟苏子;
雄文争赤壁,谁把江山重点缀,想风流豪宕,前身本顾曲周郎。

现代解析

这首《二赋堂》写得很有味道,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寻访古迹的感慨
开头说作者来到黄州(苏轼写《赤壁赋》的地方),带着鱼和酒想多停留一会儿,却发现眼前只有苍茫的烟波,再也找不到当年苏轼泛舟的踪迹。这里用"奈"字带出遗憾,就像我们今天去名胜打卡,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的感觉。

2. 文学与历史的碰撞
下半段提到苏轼的《赤壁赋》让黄州赤壁名扬天下(其实三国赤壁在别处),作者反问:现在谁能重新赋予这片山水新的魅力?这里暗含对苏轼文学造诣的赞叹——他用文章"装修"了江山,就像给素颜景点加了滤镜。

3. 穿越时空的联想
最后两句最精彩:想到苏轼在赤壁豪迈洒脱的样子,感觉他前世可能就是三国那个"听曲都能听出战术"的周瑜("顾曲周郎"的典故)。这种联想特别生动,把苏轼的文采风流比作周瑜的军事才华,让两个不同时代的传奇人物隔空对话。

全诗妙在把旅游见闻、历史典故和文学评论揉在一起,就像现在有人边发朋友圈边科普,最后还来了个"苏轼可能是周瑜转世"的神脑洞,既有文化厚度又不失趣味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