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王府

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
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
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
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
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
失国非奔莒,亡王不住共。
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衡王府从兴盛到衰败的沧桑变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传递出深沉的兴亡感慨。

前六句写衡王府的显赫出身:开篇交代衡王是皇帝分封的宗室("分枝自宪宗"),封地在古齐国故土("地号东秦古"),府邸建造极尽奢华——挖水池引海水("穿池通海气"),建高台俯瞰山林("起榭出林容"),展现王府初建时的气派。

中间四句笔锋突转:曾经繁华的街巷长满野草("岳里生秋草"),山头上竟出现战火信号("牛山见夕烽"),蛇在宫道爬行("蛇游宫内道"),鸟雀啄食殿前古松("鸟啄殿前松"),用四种衰败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王府已荒废。

最后四句点明悲剧结局:衡王并非因战乱逃亡("失国非奔莒"),而是彻底亡国("亡王不住共")。结尾借用"雍门子周"的典故——这位琴师曾让亡国之君落泪,暗示如今路过衡王府废墟的人,也会像听到哀曲般感伤落泪("流涕一相逢")。

全诗像一部快放的纪录片:开篇金碧辉煌的王府,转眼变成蛇鼠横行的废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秋草/夕烽/蛇游/鸟啄"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权力无常的震撼。最妙的是结尾用"听哀曲而泣"的典故,把废墟现场的凄凉感延伸到每个观者心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