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为朱孺人题
松溪之松贞不变,松溪之水清不污。
松贞水清钟节妇,节妇有家溪上住。
及笄婉娈女于朱,松上女萝期永附。
四七之年分死生,女萝茕茕松忽仆。
三雏眇矣提抱间,今各崭然能干蛊。
晨舂夜织三十年,白发毵毵照荆布。
少时望老不易到,见苦历劳安末路。
譬拔金钗投火中,火尽烂然金若故。
烧香暗告泉下人,白日知心已无负。
松贞水清钟节妇,节妇有家溪上住。
及笄婉娈女于朱,松上女萝期永附。
四七之年分死生,女萝茕茕松忽仆。
三雏眇矣提抱间,今各崭然能干蛊。
晨舂夜织三十年,白发毵毵照荆布。
少时望老不易到,见苦历劳安末路。
譬拔金钗投火中,火尽烂然金若故。
烧香暗告泉下人,白日知心已无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松树和溪水比喻一位守节一生的女性,歌颂她坚韧不拔的品格。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松树永远挺拔,溪水永远清澈"起兴,引出这位住在溪边的节妇。就像松树和溪水不会改变本质一样,这位女性的贞洁品格也始终如一。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讲述她的人生故事:年轻时嫁给朱家,像藤蔓依附松树般期待白头偕老。但28岁时丈夫去世("四七之年"指4×7=28岁),就像松树突然倒下,留下她带着三个幼子。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才,而她三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从青春少女变成白发老人。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人生从年轻到年老看似漫长,但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守。就像把金钗扔进火里,烈火只能烧掉外在装饰,真金永远不会改变本质。最后两句最动人——她在丈夫坟前烧香时,可以坦然地说:这一生没有辜负你们的誓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景物(松树、溪水)比喻高尚品格,让抽象的道德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金钗烈火"的比喻,生动展现苦难中坚守本心的可贵
3. 没有说教,而是用朴素的生活细节(舂米、织布、白发)展现真实的力量
4. 结尾的"烧香告慰"场景特别打动人,把一生的坚守化作一句简单的"无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