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元亮赋归去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常於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璘。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的故事为核心,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对权势压迫的厌恶。
上阕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开篇,说他看透富贵如浮云般虚幻。在热闹的官场中,陶渊明始终清醒知道谁是主人(本心)谁是宾客(外物)。他不羡慕高官厚禄,宁愿独自饮酒自乐,笑看官帽落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趣味,桃李花开几度,日子简单却真实。
下阕写作者对陶渊明的追慕。他捧着陶渊明的诗作诵读,整理衣冠表示敬意,仿佛穿越千年在与知己对话。这里突然转折:有人喜欢李白(谪仙)的潇洒,但作者为李白被永王李璘胁迫出山感到遗憾——这就像美玉被玷污。最后用陶渊明"北窗下高卧"的典故作结:与其卷入政治漩涡,不如在简陋窗下守护心灵的自由。
全词通过三个层次传递核心思想:先是赞美陶渊明的选择,再表达对李白的惋惜,最后得出"精神自由高于功名利禄"的结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人为了内心安宁而放弃世俗成功,这种选择需要勇气,但能守住灵魂的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