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鸿庆寺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⑴,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同上书卷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春日,诗人游览鸿庆寺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点明背景:久旱逢甘霖,正是春意最浓的时节。诗人心情愉悦地出游,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喧阗观士女"),幽静的山林("清旷入山林"),金碧辉煌的佛寺("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还有方塘、高阁、溪水、松竹等景物。这些描写既有视觉上的美感("沙水通溪白"),又营造出清幽的意境("松筠逐径阴")。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悟:虽然眼前繁华热闹("纷华从满目"),但内心依然保持宁静("幽寂自虚心")。诗人感叹官场事务的烦累("印组端为累"),庆幸能在山寺中暂时放松("岩扃得暂寻")。结尾"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描写夕阳下骑马归去的场景,余韵悠长。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世俗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含蓄自然,展现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和超脱的精神追求。

韩绛

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