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

洛下僧归未寂寥,馀光还向此中韬。
入千峰杪从它笑,放一头低尽自高。
客至坐凉分树影,云开写望到江涛。
夜遥月冷风初霁,万籁无声亦怒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韬光庵的山中寺庙,通过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的画面,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自在的禅意。

前两句写寺庙并不冷清,虽然洛阳的僧人已经离去,但这里仍有生机。"韬光"二字既指寺庙名,也暗含收敛光芒、低调生活的智慧。三四句用山峰和低头的动作作对比:僧人像山峰一样高耸入云却任由他人嘲笑,主动低头反而显得更高——这揭示了谦逊才是真正的高贵。

中间部分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寺庙生活:客人来访时,大家坐在树荫下乘凉分影;云散时远眺江涛,开阔的视野让人心境明朗。最后两句通过夜晚的冷月、风声和寂静形成强烈反差:看似万籁俱寂,却仿佛能听到大自然无声的怒吼,这种静中有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寺庙平静表面下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全诗用日常景象传递深刻哲理,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张扬,而在于像这座山寺一样,在低调中保持内心的开阔与力量。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