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春风花卉时易过,风雨一夕随流波。
独怜此君不摇落,数竿深喜成婆娑。
淇园渭川望不远,沅湘洞庭深处多。
黄陵庙前雨初霁,九疑横黛□嵯峨。
湘灵鼓瑟曲未了,飞裙度空鸣佩珂。
碧云不动暮寒悄,翠袖倦倚愁双蛾。
珠宫门掩浸明月,欲归未归其奈何。
银钗女儿斗颜色,一声梦觉闻清歌。
独怜此君不摇落,数竿深喜成婆娑。
淇园渭川望不远,沅湘洞庭深处多。
黄陵庙前雨初霁,九疑横黛□嵯峨。
湘灵鼓瑟曲未了,飞裙度空鸣佩珂。
碧云不动暮寒悄,翠袖倦倚愁双蛾。
珠宫门掩浸明月,欲归未归其奈何。
银钗女儿斗颜色,一声梦觉闻清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场景中的竹子形象,展现了其坚韧不拔、清雅高洁的品质,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春天花卉易逝,风雨过后便随波而去,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无常。接着笔锋一转,突出竹子与众不同——它不会轻易凋零,几竿竹子就能形成优美的姿态。"淇园渭川"等典故的运用,暗示竹子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
中间部分通过"黄陵庙"、"九疑山"等湘楚地域的描写,将竹子置于神秘浪漫的楚文化背景中。湘水女神弹奏未尽的乐曲、飘动的裙裾佩玉,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碧云不动"、"翠袖倦倚"等句,用拟人手法赋予竹子哀愁的美感。
结尾处"珠宫门掩"的明月、"欲归未归"的徘徊,透露出诗人矛盾的心境。最后以少女银钗斗艳、梦醒闻歌作结,在现实与梦幻的交织中,留下余韵悠长的想象空间。
全诗通过竹子这个意象,既赞美了其凌霜傲雪的品格,又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飘零、理想难遂的复杂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写景中蕴含哲理,展现了古典诗歌"托物言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