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现代解析

这首诗《除日》写的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的感慨,通过几个生活化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守本心的豁达心境。

前两句“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是说每年除夕都喝屠苏酒(一种传统药酒),不知不觉已经七十多岁了——用简单的过年习俗,带出岁月流逝的感慨。

中间四句用三个生动的比喻讲人生道理:
1. “十二春秋新罢讲”像一位教书先生,刚结束十二年的授课生涯;
2. “五千道德适亲书”指像老子写《道德经》一样专注学问;
3. “木经霜雪根无蠹”说树木经历风霜反而更健康;
4. “船出风波载本虚”比喻人生像小船,经历风浪后更懂轻装前行。

最后两句“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是自嘲:奇怪自己在外漂泊多年,每次看到同伴回乡就触动思乡之情。这里的“箕颍”用典故代指隐居生活。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人生感悟藏在过年喝酒、树木、小船这些日常事物中。七十岁的老人不说教,而是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岁月会留下皱纹,但也能让人像老树一样扎根更深;生活有风浪,但学会放下才能像空船一样稳稳前行。最后那份欲言又止的乡愁,让整首诗更有温度。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