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崖西溪梅雪图
沿山十八里,家家种梅树。
春来梅花发,绕屋不知数。
回风似絮起,扫石疑雪聚。
空外闻暗香,莫识经由路。
其中有清溪,屈曲相贯注。
居人通往来,但用略彴渡。
因之车马绝,惟见桑竹互。
我少即嬉游,舴艋先群鹭。
朝随樵唱远,暮与僧钟遇。
每缘乘兴往,不待佳招赴。
何异桃花源,十步九回顾。
蹉跎盛年改,怅望良辰骛。
云中指鸡犬,物外走乌兔。
何来披此图,旷若发新悟。
心犹依故处,游尚记前度。
连村冰雪晨,漠漠散香雾。
几时三亩宅,真向此中住。
汉廷马相如,方诵美人赋。
吾歌紫芝曲,一笑烦顾误。
春来梅花发,绕屋不知数。
回风似絮起,扫石疑雪聚。
空外闻暗香,莫识经由路。
其中有清溪,屈曲相贯注。
居人通往来,但用略彴渡。
因之车马绝,惟见桑竹互。
我少即嬉游,舴艋先群鹭。
朝随樵唱远,暮与僧钟遇。
每缘乘兴往,不待佳招赴。
何异桃花源,十步九回顾。
蹉跎盛年改,怅望良辰骛。
云中指鸡犬,物外走乌兔。
何来披此图,旷若发新悟。
心犹依故处,游尚记前度。
连村冰雪晨,漠漠散香雾。
几时三亩宅,真向此中住。
汉廷马相如,方诵美人赋。
吾歌紫芝曲,一笑烦顾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梅花村落,充满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梅花仙境
开篇用"十八里梅树"勾勒出壮观的梅花盛景——春风一吹,家家户户被数不清的梅花包围。诗人用"回风似絮起"形容花瓣像雪絮飞舞,连溪边石头都像堆满了雪,空气中暗香浮动却找不到香气的来源,这种朦胧美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
2. 诗意生活
村里人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用简易木桥过溪,没有车马喧嚣,只有桑竹相伴。诗人回忆童年时划着小船追鹭鸶,清晨跟着樵夫的歌声出发,傍晚伴着寺庙钟声归家。这种随时兴起就去游玩、不用等人邀请的自由,正是现代人向往的慢生活。
3. 时光感慨
中年后诗人再看到这幅画,像突然醒悟般怀念起从前。他用"云中鸡犬"比喻飘渺的回忆,"乌兔奔走"暗示时光飞逝。特别动人的是"连村冰雪晨,漠漠散香雾"——记忆中整个村庄笼罩在带着香气的晨雾里,像冰雪世界般纯净。
4. 隐居愿望
最后诗人发出"何时能在这里建三亩地的小屋"的感叹,并自比汉代司马相如写《美人赋》,其实是用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说要唱着《紫芝曲》(隐士之歌)笑着面对误解,透露出超脱世俗的向往。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用梅花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精神家园。那些随风飞舞的花瓣、木桥流水的声响、童年嬉戏的记忆,共同组成比桃花源更鲜活的生活图景。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怀念,本质上是对纯粹美好的守护,这种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