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登安庆城楼

浩浩风声皛皛沙,大江东去日西斜。
雄关地脉来千里,古郡山头有万家。
一鸟带烟投皖口,乱帆如叶点杨槎。
最怜落拓重游客,独倚高楼看落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登上安庆城楼看到的壮阔景象,充满了豪迈又略带孤独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用"浩浩""皛皛"这样叠词,让人仿佛听到风声呼啸、看到沙尘飞扬。长江奔流向东,夕阳西斜,构成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这里通过风声、江流、落日三个元素,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那个开阔的场景。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登高远望的景色:雄伟的关隘连着千里山脉,古老的城郡里住着千万人家。一只飞鸟带着暮色飞向皖河口,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帆像树叶一样点缀着江面。这些画面由远及近,从山脉到城市,再到飞鸟和船只,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推进。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抒情,诗人说自己就像个落魄的旅人,独自靠着高楼欣赏晚霞。这里的转折很巧妙,前面都是壮观的景物描写,最后却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这种对比让整首诗更有深度——再美的风景,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寂寞。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又透露出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如"乱帆如叶")和鲜明的画面感,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傍晚的安庆城,也感受到了他登高望远时复杂的心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