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焚惠藏殿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的古老佛殿,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用对比手法展现佛法的永恒性。大火可以毁灭万物,却无法摧毁佛法真理,就像空中永远转动的法轮(象征佛法)。这里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佛法的强大生命力。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物勾勒出时光流逝的痕迹。"风霜鸱殿古"写殿顶的鸱吻(屋脊装饰)饱经风霜,"金碧贝函尘"说佛经函套虽金碧辉煌却已蒙尘。诗人通过建筑细节和经书状态,不动声色地展现出岁月变迁。后两句"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点出哲理:万物都有定数(成数指自然规律),但人们总妄想追求永恒(不坏身指不朽)。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带着淡淡的惋惜。佛殿虽在,却已无人问津,曾经的辉煌终成过往。这种怅惘不是消极的,反而让人更珍惜当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价值。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佛理融入具体景物描写,就像用老照片讲故事:褪色的金漆、蒙尘的经书、斑驳的屋瓦,每个细节都在诉说"无常"的真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领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