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讽刺了社会上一种虚伪的道德现象。
前两句描写了一个冷漠的场景:人们对隔壁邻居的苦难毫无同情心,却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大义",显得自己很正义。这里"全无恻隐"和"群论汹汹"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某些人只会空谈道德,却不愿付出实际行动的虚伪。
后两句进一步点破这种现象的本质:当讨论涉及个人恩怨时,人们就会失去是非判断的标准。最后用"铁头人"(指固执己见的人)作比喻,说明这种是非不分的情况很普遍,不只是个别固执的人才会这样。
整首诗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性中常见的伪善。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道德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有实际行动;判断是非时要超越个人恩怨,保持客观。诗人用简单有力的语言,戳破了那些道貌岸然背后的虚伪,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