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以清醇之酒为邦衡侍郎寿乃蒙惠诗且约深秋清集至时侍郎当舍芙蓉而面三槐某已归醉东篱悠然见南山矣次韵为谢(庚寅七月临安侍对)

觚棱回首六经春,重挈荷囊上要津。
桑下未忘三宿恋,柳边仍喜一番新⑴。
即开东阁招奇士,快与西湖作主人⑵。
浊酒誇张真过矣,如公诗句乃清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邦衡的侍郎(高级官员)的答谢诗,背景是作者用清醇的酒为对方祝寿,对方回赠了诗并约秋天聚会,而作者已醉归田园。全诗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三种核心情感:

1. 职场回忆与自嘲
前四句用"觚棱(宫殿屋角)""荷囊(官员装奏章的袋子)"等意象,回忆自己六年前在朝为官的经历。"桑下三宿恋"借用佛教典故(僧人不宜在一处停留过久),调侃自己当年对官位的小留恋;"柳边一番新"则暗指现在回归田园的新鲜感。这种对比透露出对官场既怀念又释然的复杂心态。

2. 对友人的真诚赞美
五六句夸赞对方"开东阁招奇士"的雅量(用汉代公孙弘广纳贤士的典故),并幽默说对方才是西湖真正的"主人"。最后两句更妙:先自嘲自己送的"浊酒"太寒酸,转而盛赞对方的诗像清醇美酒——这种"以酒比诗"的夸法既呼应开头,又显得格外真挚。

3. 隐逸生活的得意
结尾"已归醉东篱"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暗示自己抢先一步过上闲适生活。表面说不能赴约,实则带着几分"我现在可逍遥了"的小炫耀,与官场生活形成有趣反差。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浊酒vs清诗"的对比制造幽默效果
- 通过"宫殿-桑树-柳枝-东阁-西湖-东篱"的意象转换,自然串联起官场与田园的不同心境
- 结尾看似道歉,实则暗藏对自由生活的满足感,给人会心一笑的余味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