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已故父亲(先子)的怀念之作,通过赞美父亲的才华和功绩,表达深切的哀思。
前四句写父亲的成就:
1. "先子词科蚤擅场":父亲早年就在科举考试中才华出众。"词科"指科举,"擅场"是表现出色的意思。
2. "中兴首擢紫微郎":朝廷复兴时,父亲是第一批被提拔的官员。"紫微郎"指中书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高级文官。
3. "涌泉制册留纶阁":父亲起草的诏书文书留存在政府机构中。"涌泉"形容文思如泉水般涌出,"纶阁"指起草诏书的地方。
4. "砭世膏肓有皂囊":父亲用奏章针砭时弊,医治社会的顽疾。"皂囊"是装奏章的袋子,这里指父亲的谏言。
后四句写对父亲的追思:
5. "北斗仰之千古事":像仰望北斗星一样敬仰父亲,他的事迹流传千古。
6. "泰山所集一毫芒":父亲的成就如同泰山,而自己收集的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毫芒"比喻极其微小。
7. "楹书拂拭增悲恸":擦拭父亲留下的书籍,更添悲伤。"楹书"指父亲留下的著作。
8. "追诵龙蛇感卒章":诵读父亲笔走龙蛇的文章,读到结尾处尤其感慨。"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雄健有力。
全诗精髓:
这首诗用平实的比喻(如北斗、泰山)和具体的场景(擦书、读文章),将对父亲的崇敬与思念写得真挚动人。既展现了父亲作为官员的杰出贡献(起草文书、直言进谏),又通过生活细节流露儿子对亡父的深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亲情羁绊。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